美軍試射核導彈,30分鐘便可打到莫斯科嗎?與此同時,烏軍“援手”已到,拜登放寬援烏限制,俄烏沖突升級,美方此舉又將帶來哪些影響?
4號當天,美國軍方試射了一枚未攜帶核彈頭的“民兵3”洲際導彈,該枚高超音速核導彈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發(fā)射升空,以每小時超過1.5萬英里(約合2.4萬公里)的速度飛行了4000多英里,到達位于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的一個試驗場。美媒聲稱,該導彈能夠在發(fā)射后的30分鐘內到達世界上的任何目標,包括距離試射地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約5900英里遠的莫斯科。對于此次核導彈試射的目的,美軍方給出的說法是,以此來展示“美國核力量的戰(zhàn)備狀態(tài)”,并在人們對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擔憂日益強烈之際,提供“對國家核威懾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4號的核導彈試射結束后,美軍方在6號還將進行一場核導彈試射。并且,在這兩次核導彈試射之前,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國家核安全管理局曾在內華達州的試驗場進行了一次亞臨界核試驗,雖然亞臨界核試驗是一種非核爆炸的試驗,試驗過程不會達到臨界水平,核材料不會發(fā)生鏈式反應,不發(fā)生核爆炸,但試驗中依然會使用武器級別的钚或高濃縮鈾。
當時美方的說法是,該試驗旨在收集有關美國核彈頭的“重要數(shù)據(jù)”,在不開展核爆炸試驗的情況下,加強美國核彈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美方如此密集的進行核力量試驗,其背后目的顯然沒有美方說的那么簡單。雖然不知道這背后美方究竟打的什么算盤,但外界對美方此舉明顯表露出了“擔憂”。尤其是美媒渲染炒作,美軍此次試射的核導彈能在30分鐘內打到莫斯科,不由得讓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當前仍在持續(xù)的俄烏沖突問題上。
當下,由于烏軍在俄烏戰(zhàn)場上正處于節(jié)節(jié)敗退的困境,美西方國家正在逐步放寬對烏援助的限制,這也使得俄烏沖突進一步升級的風險陡然加劇?;蛟S是眼見烏軍的“援手”已經到了,烏軍方高層也“硬氣”了許多。近日,烏克蘭總統(tǒng)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公開叫囂,俄烏沖突中的所有“紅線”皆已不復存在。
據(jù)了解,近日,美國拜登政府就悄悄指示他的團隊,為確保烏軍能對正在攻擊他們的俄羅斯軍隊進行反擊,允許烏克蘭使用美方提供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簡單點說就是,美方已經率先放寬了對烏援助的限制,在這之前,美方雖然不斷的向烏克蘭援助各種武器裝備,但都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這些武器不能攻擊俄羅斯本土目標,此舉也是為了防止美俄之間爆發(fā)正面沖突。
現(xiàn)如今,隨著烏軍在戰(zhàn)場上頻頻失利,而拜登政府又不想烏克蘭此時戰(zhàn)敗,畢竟這牽扯到今年美國的總統(tǒng)大選,可能會間接影響到拜登尋求連任,在此情況下,拜登政府只能進一步加大對烏援助力度,甚至不惜放寬對烏援助限制,允許烏軍使用美方提供的武器攻擊俄本土。
顯而易見的是,美方此舉勢必會對俄烏局勢帶來更加負面的影響。要知道,目前就是否“解除對烏援助限制”這件事,西方國家內部還是存在巨大分歧,美國這么一搞,說白了就是在向其他西方國家釋放“解除限制”的信號,如果其他國家紛紛效仿美國,那俄烏沖突走向和談將更加沒有希望了。難不成,美國政客真的要澤連斯基政府戰(zhàn)斗到“最后一個烏克蘭人”?